2024-12-08 16:52:07 张家口科普网 阅读量(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家口晋剧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张家口晋剧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韩城古代历史名人中最著名的是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明朝进士薛国观,曾任户部给事中,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清朝状元王杰,曾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下面重点介绍韩城的现代名人,这些人都是老革命,位于高级干部之列。
吴纯仁(1921—2010),陕西韩城人,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营长、团副参谋长等职,参加过反“扫荡”、反蚕食等战斗,参加过广阳、苏北、皖北、淮北、射阳、淮安等战役战斗。
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3师7旅19团3营教导员、营长、团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野6纵16师46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后升任团长。参加过焦家岭、五家子、辽西等战役战斗。1949年9月,升任127师副师长。参加过四平、辽沈、平津、渡江、粤桂边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127师师长,海南军区副司令员,43军副军长,广州军区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解放海南岛战役。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图吴纯仁
薛旭光(1919—2014),陕西韩城人。
1936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3月入党。曾任副大队长、四野工兵5团副团长、志愿军工兵17团团长、总高级步兵学校工兵教授会主任等职。副军职离休干部。
刘钢民(1921—2000),陕西韩城人。
1937年入党并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固临县委组织部部长,西北野战军和洛川地委干部,合阳县委宣传部部长、副书记等职。新国成立后,曾任蒲城县委书记,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杨春茂(1914—2009),陕西韩城人。
1934年2月加入党。曾任晋察冀边区组织部干事,平山特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本溪市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辽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辽宁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建筑工程部局长。1956年6月至1965年9月任建筑工程部副部长等职。
图:杨春茂
李绵(1912—2007),陕西韩城县人。
1930年10月入党。曾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西安师范学院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等职。
焦力人(1920—2007),陕西韩城人。
1938年11月入党。1938年1月参加革命。曾任玉门石油管理局局长,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司长,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总指挥,江汉油田会战指挥部副指挥,石油化学工业部党副部长等职。
图:焦力人
薛剑华(1923—2017),陕西韩城人。
1938年6月参加革命,1945年4月入党。曾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董继昌(1930—2012),陕西韩城人。
1949年入党。曾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等职。
你知道的还有哪些韩城名人?
我看过电影《吉鸿昌》,知道他是一位抗日英雄,尤其是他的遗作“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月休,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诗词,至今记忆深刻,永生难忘。原来我一直认为吉鸿昌将军是河南扶沟县人,上网一查才知道,他的祖藉是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我为韩城县有这样的抗日英雄感到骄傲自豪。
吉鸿昌
(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他率部参加了西安之战,打败了镇嵩军刘镇华,解了西安之围。1933年5月,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宣布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抗击日寇,先后收复了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等城池。
1934年,吉鸿昌将军在天津遭暗杀受伤被捕。11月23日,北平军分会举行了一场所谓的“军法会审”,以“叛国罪”(多次煽动兵变)和“叛党罪”(脱离国民党加入共产党)判处吉鸿昌枪决。11月24日,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2009年9月10日,吉鸿昌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韩城最有名的是太史公,人称史圣,司马迁
清朝300年陕西唯一的状元,王杰
近代有著名作家杜鹏城
毛泽东的俄文秘书,师哲
这些证明了,韩城从古到今,读书种子生生不息,文风盛行,是很有内涵的城市,值得去探古寻今,仔细品味。
在整个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特别是在我的家乡豫西地区至今仍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目----蒲剧,其唱腔高亢明亮,慷慨激越。蒲剧演唱时大小嗓兼用,采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起调高,音域宽,腔高板急,酣畅淋漓,起伏跌宕﹐故长於抒发激越凄楚的情绪﹐具有豪迈奔放的特色,让人振奋。
我是豫西人,从小就爱听蒲剧戏,每次听到蒲剧,都觉得很亲切,虽说而立之后只身京城从事着文化行当,但一听到家乡腔调仍然心潮彭涌,热血沸腾,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乡的距离。我的伯父、父亲和叔父都是蒲剧迷,他们在年轻时,特别是在大唱样板戏的年代更是情之所致,积极投入。尤其是父亲经常是大队业余蒲剧团的主要编剧之一,担任乐队总监及主笛手。年迈时,也常常放着碟或跟着电视里的人唱,有时候还给我讲戏里面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在我小的时候还经常带我去看戏。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爱看戏,包括京剧、豫剧、晋剧、秦腔等。当然,最喜欢的是蒲剧,因为她是我的家乡剧目,土生土长,应该说是我们豫西人的母剧。
近些年来,在黄河之滨的陕州大地的各个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戏迷在唱蒲剧戏。从那里路过,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观看。他们有的唱腔悠扬,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着便装还是戏服,都一样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让人看着不想离开。虽然我和现在的小青年一样,也喜欢流行的热歌劲舞,但我更喜欢蒲剧,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因为她用脍炙人口,浅显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唱起来淋漓尽致,回味无穷。
在我国,戏曲之所以称之为国粹盖因其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她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经典,文化精髓。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难怪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尽管现在舞台艺术五花八门、纷繁芜杂,一些年轻人盲目崇尚什么韩流西风,不大懂得戏曲或着就不愿接纳传统的戏曲和民族艺术,从而使我们的文化瑰宝----戏曲濒临断代!但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家口晋剧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家口晋剧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