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2 11:43:02 张家口科普网 阅读量(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家口遭冰雹天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张家口遭冰雹天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据报道,2021年6月25日晚间,张家口市多地出现了冰雹天气。其中,涿鹿县、崇礼区、赤城县等地的部分乡镇遭遇了直径3-5厘米的大冰雹袭击,范围较广,严重影响当地的交通、农业、房屋等方面。同时,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强降雨、大风等极端天气现象。此次冰雹天气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相关部门已经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展开救援和恢复工作。
如果是边远地区的 快递,需要4天时间,不超过5天时间。上海到张家口三天左右吧!京东快递服务周到,快递也是很正规的!目前春运可能会有延迟,还要看天气好不好!
遇到下雪,冰雹等恶劣天气,快递就要耽误两天左右吧,就算到了,快递员也不一定会派送,节假日放假
是的,应州大捷是真的,当时我就在场,正德十二年,我站在皇帝身边做护卫,当时看着前方黑压压的5万蒙古军,要不是想到家里的孩子,怕做了逃兵牵连到他们,我差点就跑了。我望了望身前站的笔直的皇帝,他虽然只有26岁,可身上却透露着与他年纪不符的坚毅以及冷静。突然右前方鼓声大振,原来是援军已到,我松了一口气,我偷偷看了看皇帝,他似乎也松了一口气,只不过两眼仍旧望着正在厮杀的10万兵马乱战的战场。突然,一队蒙骑兵从战场上脱离出来,直奔我们山头,大概也是知道皇帝在这边,想来个擒贼先擒王。我上前一步半跪道:“陛下,我们先暂避一下吗?”,只见皇帝头也不回的说:“不需要,去把我的刀拿来”。我立刻起身去将那一米长的轩辕剑拿出来,双手递给皇帝,皇帝拿着剑,指向前方,喊道“左千户,带你的人马去将这队蒙古兵清理掉”。“遵命”,身旁的千户大人回答道。为了皇帝的安危,千户大人还是将我等200余人留在皇帝身边,亲率800铁骑冲下山坡,与蒙古军500余战在一起。霎那间,喊杀声、马蹄声响遍整个山谷。就在两队人马杀的胶着的时候,一队大约50余人的奇兵冲了出来,直奔我们大营,只见一名蒙古军官直奔皇帝而来,我跟另外几名护卫着皇帝一边往后退,一边嘴里喊着护驾护驾,顿时十余名护卫与蒙古军官冲杀,只见蒙古军官手起刀落,连砍两名护卫,却也身中两刀,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其余50余人也全部被屠戮,皇帝拿着剑上前,一剑刺穿蒙古军官的胸膛,蒙古军官哼了一声,顿时一命呜呼。整场战斗持续了近3个时辰,最终蒙古军失败退去,后来,听军营里的其他人说,皇帝跟大学士说他杀了一个蒙古军官,大学士也恭贺了皇帝,只是不久之后,京城里开始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应州之战失败了,皇帝不厚道,吹牛撒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他们觉得此战是皇帝是偷偷跑出来打的,不听他们的话吧。后来皇帝死了,我活到了现在,我翻看了《武宗实录》,上面写到“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我默默地合上书本,心里嘀咕了一句,什么j8玩意。
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农历10月在宣府大同一带驻地边军发现有大批鞑靼部落正有大规模集结的迹象,这表明鞑靼大规模侵边行动的临近。这股鞑靼军队的头领被称为达延汗,在蒙古语中就是大元大汗的意思。
达延汗本命孛儿只斤·巴图孟克,是北元皇帝元昭宗的直系后裔,是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巴彦蒙克(阿噶多尔济之孙)之子。他的家族在瓦剌部落的霸权结束后,开始尝试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由于父亲的早亡,巴图孟克很小就继承了汗位,并在母亲的帮助下熟悉军政事物。1487年,16岁的达延汗开始亲政。经过与卫拉特部的数度征战,将其击溃。1506年,达延汗征服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统一漠南蒙古。后人称其为蒙古的“中兴之主”。
此时执政大明朝的皇帝是有明一朝中极具争议性的统治者,明武宗朱厚照。作为明孝宗嫡长子,两岁便被立为皇太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炜又早夭,是孝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他本人在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深入家族基因的蒙古风倾向。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孝宗皇帝驾崩。五月十八日,14岁的皇太子朱厚照即位,年号正德。从当时与后世留下的许多记载来看。这位年轻君主对传统儒家帝王教育非常的不削一顾。也许是因继位时年纪尚小,青春期的叛逆,让他对传统帝王学的熏陶表示反感。继而一头栽进了离经叛道的各类异域文化之中。宠信宦官、建立豹房,又信仰密宗、回教等,自称忽必烈(蒙古名,元世祖之名);沙吉熬烂(波斯语,回教苏菲派的苏菲师)、大宝法王(藏密名,白教首领)。
正德十二年的明武宗正“奋然欲以武功自雄”。而统一了漠南蒙古的达延汗也希望进一步向中原扩张自己的势力。而应州之役在双方君主的理想冲突下成型。按照惯例进行扣边袭扰的蒙古人,遇上了急于需要战功的明朝少主。按照惯例,必将会是一场火星撞地球般的恶战。但实际情况却截然不同。明廷接到边军线报后,在江彬的怂恿下,明武宗自封为“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到边地宣府(今张家口宣化区)亲征。当时5万鞑靼骑兵扎营于玉林卫。已经跑到去大同寻求军功的明武宗也决定北上决战。在率领大同的驻军北上后,也命令边境上其他各军镇派兵马来支援自己。这样,如果他自己遭到敌人的优势兵力包围,从辽东、宣府和宁夏赶来的援军,将会从两翼打击缺乏准备的蒙古人。
九月二十五,身在阳和的武宗令大同总兵王勋、游击孙镇,驻军大同;辽东左参将萧滓驻军聚落堡;宣府游击时春驻军天城卫;副总兵陶羔、参将杨玉、延绥参将杭椎驻军阳和卫;副总兵朱銮,驻军平虏堡;游击周政驻军威远堡。
九月二十七,武宗于阳和卫狩猎,大雨冰雹砸死随从。当晚出现红流星,旁有五颗小星跟随。武宗决定第二天移驾大同。武宗离开阳和次日,鞑靼军围阳和卫十月初三,孙镇、陈钰、王勋在应州城南五里寨与蒙古大战。
十月初五,王勋等出城与鞑靼战于涧子村,萧滓、时春、周政、麻循等部与蒙古骑兵交战。武宗带兵从阳和来援。武宗亲自上阵,鞑靼撤兵,明军汇合。日暮扎营。次日鞑靼进攻,武宗指挥诸将抵抗,自辰时战至酉时,鞑靼退兵。
十月初七,明军向西,武宗与诸将且战且退,至平虏堡和朔州附近。此时大风,天昏军疲,武宗命王勋及巡抚金都、御史胡瓒向北京报捷。
明武宗所率领的大同驻军,就以最快速度追击他所认为的蒙古主力。只是蒙古骑兵的反应速度超乎了明武宗的想象。在一路撤退之后,突然让他遭遇了更大规模的敌军。这同样是蒙古人非常经典的后退包抄战术。有时候只需要一支战力不强的轻骑兵队伍,便可以把对手的精锐重骑兵吸引到自己的主力跟前。若非蒙古人已经处于全军后撤的局面,明朝历史上的第二次土木堡事变就会上演。最终挽救明武宗命运的是次日清晨的大雾,这帮助他成功的逃出了蒙古人临时组织的反击陷阱。蒙古人显然比大明皇帝更了解附近战区的整体情况。达延汗很容易的就看穿了朱厚照的策略,并以最轻微的代价,化解了明军的合围之势。
此战杀死蒙古人不明,《明实录》作斩虏首十六级,明军死亡52人,重伤563人,武宗本人也“乘舆几陷”。戊申朝鲜国王李怿遣工曹参判孙仲暾等来朝贺,赐宴并赏织金衣彩叚绢钞如例。辛亥鞑靼再来,武宗又率兵出击,不过未交战。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丙午,明武宗回宫,自称威武大将军,说他在榆河“斩虏首一级”。不过,应州附近并没有叫“榆河”的地方。因此在榆河“斩虏首一级”可能地点有误。
此后,鞑靼岁犯边,然不敢大入。后世史学家认为此战役和双方死伤应该规模不大,武宗可能夸大了战功。但是,从史书记载来看,以后鞑靼再也不敢犯边的情况来看,鞑靼应该在此战役中死伤不少,不然也不会不敢犯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家口遭冰雹天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家口遭冰雹天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