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05:08:07 张家口科普网 阅读量(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家口开元溪府房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张家口开元溪府房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问题:什么是六言绝句,有哪些名作?
前言
绝句,是四句的诗,六言绝句就是每句六个字的绝句。
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一样,也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他们的出现都早于格律诗的出现。
一、六言诗的起源
宋朝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写到:
五言起于李陵、苏武,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汉楚王傅韦孟,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
不过,六言的诗句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很多了,例如《国风·邶风·北门》: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
这一类六言的诗句杂在四言诗句之中。在汉朝出现了通篇的六言齐言诗,汉朝人梁鸿《适吴诗》:
逝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乘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
不过,这种诗中有不少没有实际意义的“兮”,还没有没有脱离骚体诗的风格。
二、 绝句的起源
绝句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齐梁时期,南朝梁、陈诗人徐陵《玉台新咏》中有古绝句四首,但都是五言绝句,例如: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不过,早于绝句这个词出现以前,就已经有齐言的五绝和七绝了。东晋王嘉编写的《拾遗记》中有歌谣《行者歌》:
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
早在东晋时期,庾阐有一首《游仙诗》:
荧荧丹桂紫芝。结根云山九疑。鲜荣夏馥冬熙。谁与薄采松期。
三、有名的六言绝句
唐朝诗人王维写过不少六言绝句,如《田园乐七首 》: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上面两首可以看出,很注意两字一组平仄的交替协调,可以算作格律诗。
下面几首,就不太注意平仄的协调,可以参考我划线的字,不能算作格律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苏轼晚年时,曾经做过一首六言绝句,算是最短小的人生总结吧: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王安石也有: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题西太一宫壁》
四、词中的六言
诗中的六言不多,但是词中的六言句不少,例如《西江月》中以六言句为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还有的词,直接就是六言的绝句。在《钦定词谱》中,收录的这几个词牌都是唐朝人的六言绝句。
例如《塞姑》: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仄韵
昨日卢梅塞口,整见诸人镇守。●●○○●▲ ●●○○●▲
都护三年不归,折尽江边杨柳。○●○○●○ ●●○○○▲
《回波乐》: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
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 ○⊙●●○△
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 ○⊙●●○△
《舞马词》: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
彩旄八佾成行,时龙五色因方。●○●●○△ ○○●●○△
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 ○○●●○△
《三台》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两平韵
池北池南草绿,殿前殿后花红。○●○○●● ●○●●○△
天子千秋万岁,未央明月清风。○●○○●● ●○○●○△
从词谱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有的是律诗,有的是古体诗。
结束语
诗从先秦的四言,到汉朝五言,唐朝的七言, 六言诗一直没有占据过主导的地位。六言绝句也同样远远不如五绝和七绝影响深远。
为什么六言诗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呢?清代赵翼在其《陔余丛考》中解释说:
盖此体本非天地自然之音节,故虽工而终不入大方之家耳。
@老街味道
谢邀。
什么是六言绝句,有哪些名作?
何为六言?六个字一句。何为绝句?四句整饬的句子即为绝句。
六言古诗在唐朝以及唐以前是大量存在的,这是诗歌本身发展的探路,不仅仅六言,从《诗经》的四言,《楚辞》的杂言,整饬到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都曾经大量出现过创作,只不过随着音律的发展,诗人们发现五、七言最适合吟诵节奏感的突出,后期逐渐淘汰了其它言格式,只剩下了单字和双字互相配合的五、七言格式。
所以,六言诗同样存在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六言的句式结构
而六言绝句,简称“六绝”,实际上是近体诗的范畴。也就是说,六言绝句有严格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要求。
但是六言绝句和我们熟知的五绝、七绝的格式有一些不同。五七绝的格律要求我前面有大量的文章和专栏阐述,这里就不再重复,我们重点看六绝的格律要求。
六绝因为每句六个字,是稳定的双音节重复三次的节奏,在创作过程中容易陷入慵懒、平淡的节奏。所以一般六个字采取二、四分法,或者四、二分法(正格),四句分法一致(加强节奏),每句两节拍(尽量不用三节拍、避免死气沉沉),仄起不入韵,尾字押平声韵。当然也有三、三分法,不过相对较少。变格有使用二、二、二分法的,明显可以感觉到节奏感的放缓,如李冶著名的《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其实仔细读下来,也可以看作是四、二分法,总的来说,节奏感与多变化的五七言诗歌是没有办法比的。
六绝的平仄格式
六绝主要使用以下三个句式进行组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一联惯用对仗,可不对,有时两联全用对仗。
仄起交替格
首先是占六言绝句绝大多数的格式,我们称之为正格:
首句:中仄平平仄仄,或:中仄仄平平仄,
二句:中平中仄平平。(韵)
三句:中仄平平仄仄,或:中仄仄平平仄,
尾句:中平中仄平平。(韵)
仔细看,其实就是“一三五不论”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何谓交替格?实际上就是五绝、七绝中的“折腰体”,相替、相对都符合,上下两联的平仄却是一样的,是五七绝的“失粘”。这种格式在押韵句的第五位置必须是平,不允许变化拗救。如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秦观的《宁浦旧事》:
身与杖藜为二,影将明月成三。
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
大约有七成的六言绝句都遵守这种格式。正格一般是统一句式,首联尾联断句节奏感一致:青草池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仄起粘连格
学过五七言格律规则的朋友自然知道,粘连是近体诗必须遵守的规则,否则就是“折腰体”,不过这种五七绝正格在六绝中却属于变格,大家要注意区分。
首句:中仄中平中仄,
二句:中平中仄平平。(韵)
三句:中平仄中平仄,或:中平中平仄仄,
尾句:中仄中平仄平。(韵)
梳理清楚,其实就是“一三五不论”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或: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
可以看到第三句的平仄和第二句的大致相同,即“粘连”。还是看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如苏轼的《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二首其一》:
老云君空见画,梦中我亦曾游。
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
变格的节奏感上句式划分和正格有所区别,正格一般一个句式,要么四二、要么二四,而变格则一般后面两联的句式和首联句式相反,相对更加灵活。我们称之为交错句式:老去/君空见画,梦中/我亦曾游。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
其他格式:平起不入韵和平起入韵
平起不入韵,即平起仄收起句格式(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平起入韵格式(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这些格式相对较少,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话说回来,对诗词格式套用划分是后人为了方便归纳而进行的整理,诗人在创作这些绝句的时候肯定没有进行如此详细的考虑。
写诗,最主要还是清朗通顺,对于五七绝句,格律的整理帮助学习还是很重要的,六言诗在唐宋以后逐渐式微,对于我们今天的诗歌学习者来说,懂得也可以更便于欣赏,不清楚关系也不大。
要学习近体诗,还是抓住五七言格律学好更重要。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家口开元溪府房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家口开元溪府房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